107期第四版

发布:管理员时间:2022/12/25阅读:130

《洪洞探宝》之一:
飞虹塔上藏国宝

文 / 张宗发

历代县官都张贴“护塔布告”

  后来,我再一次去参观广胜寺,在老百姓口中听说,《赵城金藏》藏到飞虹塔上之后,赵城县就流传开一个“县老爷张贴护塔布告”的传说。
  相传,为了保守秘密,不使《赵城金藏》丢失,赵城县的县官,只要一到任,旧县官向新县官移交手续时,头一件事就是告诉新县官:“老兄初来乍到,不知赵城风情。这里有个广胜寺,寺内有座飞虹塔,塔上不知藏有何物,神秘莫测,不得打听。上届老爷曾嘱咐我,上任头一件事,先往飞虹塔上贴一布告,告示八方百姓,‘无论何人,不得登塔’,您老兄今日来到,也得先办‘布告’事宜。不然,飞虹塔上出了纰漏,您我都担当不起!”
  这样,一任一任往下交,越搞越神秘,后来人对《赵城金藏》就一点也不知道藏在哪里了。这个传说是否可靠,尚不可考,但却多少反映了古时赵城官衙对《赵城金藏》还是注意保护的。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雕印《大藏经》自金代放入广胜寺,至 1933 年前,700 多年内,除了广胜寺附近一些村庄的少数村民略知一二外,很少为外县外州人所知。
  那么,这部经卷是怎样被范成和尚发现的呢?
  《 金藏雕印始末考》有记载:
  1933 年春天,范成从上海来西安云游,在西安见到一个老头陀。此人刚从山西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回来,听说广胜寺有古版藏经,便把此事悄悄告诉给范成:“晋省赵城县太行山广胜寺,有四大橱古版藏经,卷轴式装订。”范成是个研究佛学的和尚,闻此消息,欢喜无量,立时登程前往。一到广胜寺向主持和尚一打
听,果然有此事。
  范成如获至宝,便在广胜寺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两个月。时值盛夏,别人都纷纷来广胜寺纳凉避暑,而范成却埋身于经卷之中。他一方面饱览经卷,一方面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至元法宝标目》与橱中经典逐一对照,发现广胜寺的经卷有些丢失。他便步出寺院,走村串户,在附近农村访寻。他先是告诉各家各户:“倘能检送原处,福德无量”,因此而主动送回经卷的甚多。
  以后,农活忙了,送的人少了,范成又“改
以银币交换”。乡村百姓一听说交回经卷,发给银元,谁还不积极?每日,送经卷者又开始增多。其中,还有把已经糊在窗户上的经卷纸,用水浸湿揭下来,然后送来的。据范成当时统计,仅从窗户上揭下来的经卷就多达三百数十卷。

  范成通过翻检全部藏经,发现这部经中“为
各藏所无之经典,竟有四十六种二百四十九卷之多”。这说明,这部经卷包罗很广,内容丰富。看来是太宝贵、太难得了。于是,范成便打电报给上海一家影印经书的单位(影印宋版碛砂经会),及北京三时学会(一种佛学团体),请他们来人研究影印这些藏经。一年后,终于影印了一小部分经文,书名《宋藏遗珍》。
  之后,范成和尚撰写了一篇《历代雕印大藏经略史》,为珍藏在广胜寺的《大藏经》定名《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再也不是飞虹塔中的神秘之物了。
  它的发现,在当时震动国内外。从此,县老爷们的布告也不用张贴了;来广胜寺看经、偷经、买经、抢经的人也出现了。一时间,飞虹塔下,广胜寺内,围绕着这部国宝,展开了一幕幕争夺与反争夺的斗争。

惊心动魄的护宝斗争

  知道《赵城金藏》是个宝,蒋 介 石和山西土皇帝阎锡山,首先盯上了。1937 年“七七”事
变不久,9 月 10 日,蒋 介 石要当时驻防晋南的第 14 军军长李默庵,前往广胜寺,当面告诉住持和尚力空,说:“当部队撤退时,请师父让我们一定把《赵城金藏》运走。”力空和尚知道蒋 介 石运走经卷,企图不良,便召集赵城各寺庙的僧人及一些地方绅士,来到广胜寺,同李默庵进行说理斗争。僧人们用经文是佛门之物,军人不得轻易动它,否则佛法将会惩罚的道理,制止了李默庵采取行动。
  可 是, 过 了 几 个 月, 到1938 年农历正月初八日,阎锡山又派人来了。阎锡山派来的使者,见到力空后,假装要保护经卷,要求搬走。力空回答说:“经已固封在塔的顶层,留此则万无一失。搬运即不易,更难保险安全。”终于说服了阎锡山派来的人,再一次保住了经卷,使其未落入国民党手里。
  应该说,这位力空和尚在保护《赵城金藏》方面是非常有功的。
  前面说过,《赵城金藏》开始珍藏在广胜寺弥勒殿(殿里至今仍放着几个藏经柜)。抗日战争爆发后,力空害怕日寇的战火毁掉弥勒殿的经卷,便发动寺院众僧,把数千卷经文,一点一点地吊送到飞虹塔上封存起来。在这之前,他还与广胜寺一些贪财的和尚作过斗争。那些僧人不讲佛门法规,私自倒卖《赵城金藏》。力空来到这里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把经卷从下寺移到上寺,集中保管起来。
  这个力空和尚,为什么有这样的觉悟呢?原来,力空 41 岁才出家。早年从政,当过安泽县的区长、还当过隰县、曲沃、灵石县的县佐,代表县长办事。后任河北省阳原县和灵寿县县长,兼任过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军法官,后又由山西省政协主席商震委任为定襄县县长。官场上的尔虞我诈,社会上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使力空看破红尘,便于 1932 年农历七月初一,在太原双塔寺传戒,塔
下落发,遁入空门,当了和尚。
  刚出家不久,在太原崇善寺任住持时,他就敢于向阎锡山的政权作斗争,保护崇善寺的古迹,官司一直打到国民党南京政府,终得胜诉。显示了力空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品德。

  正是爱国之心和正义之感,促使力空在保护《赵城金藏》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前面讲的两次护宝斗争,还仅仅是小的场面。到了 1942年,日寇在华北地区疯狂实行大扫荡的时候,力空再一次为保护《赵城金藏》而经受了大风大浪。这年初春的一天,驻扎在赵城县广胜寺下面的道觉村据点里的日寇,突然跑到广胜寺,告诉力空和尚,说他们要在农历三月十八日庙会时,登飞虹塔游览。在这之前,日寇有一个所谓的“东方文化考察团”,来山西“考察”过,曾提出用 20 万钢洋收买《赵城金藏》,遭到赵城当局的拒绝。现在,他们又要“登塔游览”,显然是日军对经卷采取行动的一个借口。
  力空经过一番分析,深感事态严重,整日“坐卧不安,考虑如何才能使这部宝贵的藏经不落入敌人之手,而保留在祖国的土地上,经过几日几夜的审虑,想到只有八路军。于是,冒着生命危险,跑下山往井子峪找到八路军负责人之一, 当 时 任 赵 城县县长的杨泽生同志。”(以上是力空在佛教协会的发言)
  就在力空和尚接到日寇“登塔游览”通知的同时,我八路军敌工人员,也从敌人内部获得了日寇将于近日奔赴广胜寺抢夺《赵城金藏》的情报。
  情报很快便传到了太岳二分区及太岳二地委,并迅速转报到太岳军区、太岳区党委及远在延安的党中央。党中央电令太岳区各级全力保护《赵城金藏》。赵城县委闻讯后,立即和力空交涉,准备先敌人一步,提前将经卷从广胜寺飞虹塔上抢运出来。力空全力支持八路军方面采取果断的行动。
  太岳军区二分区为抢运经卷,派了一个连的兵力,区、县游击队及县公安队配合;县委机关干部和党员,参加运经;县长杨泽生还组织了一支民工牲口驮运队。
  这样,军民联合,在一夜之间,就把飞虹塔里的数千卷经卷,全部抢运到太岳二地委和二专署驻地——安泽县亢驿镇。后来,又由亢驿镇转移到太岳军区太岳区党委所在地沁源县。        
  这次抢运行动,由于组织严密,神出鬼没,广胜寺下的日军一点也未发觉。因此,我方未放一枪一弹,未伤一人一马,成了一场没有枪声的战斗。     

  日寇得知此事后,气急败坏的驻晋南日军头目,不久即找力空和尚报复。他亲自带着部队开进广胜寺,要杀死力空,烧掉寺庙。面对强 暴,力空决心“为法忘躯”,“不为他的威力所屈”(力空的话),作了死的准备。这时,日军头目的侍从武官、一个姓陈的临汾人,从中代为劝释,这才使力空免于一死,寺院免于一焚。      

  代表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结晶的《赵城金藏》保住了,日寇抢经的企图挫败了。

  力空由此而受到人民的尊敬。解放后,力空被请到山西省城太原,历任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主席及秘书长。               

(未完待续)

以上内容由虹昂文化推广制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