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情思
——忆我的大姐贺瑛
文/乔晓琳
(上接 105 期第 7 版)
02 国难当头 投身革命
1938 年 6 月,年仅 15 岁的大姐在表兄的带领下,瞒着父亲,告别了泪流满面的母亲毅然决然地离家,参加了革命队伍,成为革命组织牺盟会(牺牲救国同盟会的简称)的一员。具体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儿团”(妇女儿童工作团的简称)工作,团长是桑一伟(建国后一直在中央组织部工作),任务是宣传鼓动群众起来抗日。由于大姐有勇有谋,工作出色,9 月份就由桑一伟团长介绍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大姐更加努力工作,将一切献给了党。
1939 年,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政变”,大肆抓捕和杀害共产党人。大姐,还有也参加了妇儿团的二姐郝晓雯(解放后也去了东北工作)不得不转入了地下。她们更名改姓,乔装打扮,继续深入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斗争。
03 浴血抗战 太岳情深
1940 年 4 月,因为敌人的疯狂镇压,在赵城游击区实在难以坚持下去,于是大姐就随队伍打游击到了安泽、沁源一带,担任了中共太岳二地委组织部干事。由于表现好,组织上送她去二地委党校学习深造。1941 年 5 月,从党校毕业后,地委本想让她仍留在组织部工作,但根据大姐本人意愿又被派回游击区的赵城县从事妇救会工作。同年 12 月,再调回安泽县,在二区区委工作。中共安泽县二区当时设在亢驿村,她先期任区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后任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二区地处山区,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但是大姐凭着革命觉悟,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通过不懈的拼搏建立健全了二区各村的党组织和民兵组织,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反扫荡斗争。在敌人扫荡前,及时组织群众抢收和埋藏粮食,坚壁清野,让鬼子进了根据地后去喝西北风;同时组织指挥群众和民兵断桥破路,埋地雷,开展麻雀战,阻断鬼子进村烧房子,祸害老百姓。她还不断地动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组织群众支援部队的作战行动。总之,在大姐任职期间,安泽二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保护了群众,有力地回击了日本鬼子在根据地实行的“烧
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粉碎了日军多次的大扫荡。
在残酷的反扫荡战斗中,大姐屡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一次大姐与战友们正在一个村里开会,放哨的一个民兵匆忙跑来报告说“日本鬼子快要进村了”,让大家赶紧撤。这时,大姐让其他同志先撤。当她收拾好文件最后一个离开窑洞时,发现几个鬼子离自己已经很近了。她灵机一动,随手脱下一只鞋子向上山的方向扔去,打算把敌人引上山,自己好向下坡的方向转移。可惜的是鬼子没有上当,大姐只好赶紧向下坡方向跑去,但敌人仍紧追不舍,非要抓活的不可。当跑到下坡尽头时,才发现前面是个深沟,没有路了。眼看鬼子就要追上来了。大姐向下望深沟,深不见底,跳下去九死一生,不跳只能被鬼子打死或抓去。这时容不得多想,宁死不当俘虏,大姐纵身就向深沟跳了下去,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大姐苏醒了过来。她发现原来沟底积攒着从树上飘落下来的厚厚的一层枯树叶子,不知攒了多少年了。不成想就是这些厚厚的枯树叶救了我的大姐。
大姐虽然命保住了,但左脚踝骨摔骨折了。她当时疼痛难忍,动弹不得。因为担心再被鬼子发现,于是就忍着剧痛往身上扒拉身边的枯树叶,把自己埋了起来。好在鬼子可能以为人肯定摔死了,也再没追下来。
天黑以后,自己的同志摸回来,费尽辛苦找到了大姐,这才把她救了。因不能动弹,只能继续躲在沟里。怕被敌人发现,白天大姐就用树叶把自己藏起来,晚上靠老乡们给她送饭吃才挺过了难关。伤好些后,终于被老乡半夜趁着月色用担架抬着从那深沟里逃了出来。是根据地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大姐的生命。
大姐伤养好以后,那条腿落下了后遗症,阴天下雨就酸疼酸疼的,影响走路。但她疼痛时很少跟别人说,这痛苦纠缠了她一辈子。这就是我的好大姐,生死关头毫不犹豫地扑向死亡深沟,用实际行动证明,她不愧为党的优秀儿女。
大 姐 在 1941 年 12 月 9 日, 与 宋洁涵(当时又名石萍“丢失家园 此恨难平”之意。时任太岳二地委组织部长)结婚了。他们婚后一直生活在炮火硝烟之中。
有一天,她意外地收到了宋洁涵的一封信。这是他们从认识到结婚,丈夫写给她的第一封信。大姐拿到信后又幸福又高兴,猜想信里一定写了许多想念赞美关爱的话,但她躲到无人处拆开一看,信的内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因为信中只有三句话:“贺瑛同志:你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把自己锻炼成为布尔什维克化”。这完全不像丈夫给妻子的信,倒像是首长给战士下的指示。其实,这三句话,是宋洁涵内心相濡以沫真情实感的写照,是他的人生追求,对妻子,对子女的要求。这三句话伴随了大姐的一生,她铭记在心,认真践行。
“好好学习”,大姐把它作为座右铭。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通过组织培养和坚持刻苦自学,大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离岗休养后,她写了很多文章,题材多样,结合时局,传播正能量。大姐兴趣广泛,积极参加老年大学学习书画,学习编织艺术品,积极参展,团结和影响了一大批身边的同志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活到老,学到老,老觉得学不够。
坚持共产党人 “布尔什维克化”的名利观。大姐 1950 年在辽东省妇联任副主任时,曾主持过一年多的工作,省委有领导建议让她做正职。可是,时任组织部长的大姐夫不同意并提出新人选,让一位老红军李莉做了主任。以后大姐夫 1954 年调长春市任市委副书记、第二书记,大姐任市妇联主任。从 1956 年起,长春市由直辖市降格为吉林省省会,大姐夫任第一书记。很快在大姐夫的提议下,大姐又被调到市总工会任副主席,当了二把手,实际等于降了不止一级。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大姐从市总工会领导岗位退下来后,长春市委原定安排她到市人大当副主任,而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大姐夫不同意,让大姐去了政协。大姐每次都以大局为重,正确对待,愉快地服从分配,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努力工作”。这就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大姐夫妇。
大姐夫去世后,大姐在《无尽的思念》一文中写道:“婚后,占据我们生活的仍然是炮火、硝烟、危险。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和 3 年解放战争中,形势逼我们分多聚少。然而,我们都很自然地适应和习惯了这种有离有聚的战地夫妻生活。我们每次分手都可能是最后的诀别。可是洁涵同志从来没有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和缠绵的爱意。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也深知党的事业高于一切。我们就是以共产人特有的方式,以最淳朴的语言,相互鼓励,传递着夫妻情意。正是他这种深沉诚挚的革命战友之情,给了我最大安慰和继续战斗的力量”。
反扫荡期间,大姐怀孕了。党组织为了大姐能比较安全顺利地生下孩子,决定让她暂时回赵城游击区,边工作边待产。到了赵城,大姐挺个大肚子还不停地发动和组织群众与日本鬼子作斗争。实在走不动了,就让农会群众用椅子抬着走村跑庄做工作,直到孩子出生。
大姐生了个小男孩,十分可爱。可惜由于条件恶劣,这孩子只活了 52天就夭折了。我的父亲心痛女儿和小外孙,久久舍不得掩埋。大姐产后不久就又投入到工作战斗中去了,而大姐夫根本连孩子都没见上一。由此留下的刻骨铭心的痛苦,是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未完待续)
洪崖古洞 红色热土
文/杨俊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国迈向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为进一步推动洪洞革命老区历史史料及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推动洪洞革命老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不忘初心,铭记革命历史, 赓 续 红 色 基 因,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脱贫攻坚, 振 兴 乡 村 经 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以实际行动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洪洞县老区建设进会编纂的《初心与使命图集》已按计划出版发行。
洪洞县是全国1599 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在党的领导下,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原洪洞、赵城两县人民为中国革命和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革命星火谁点燃,洪崖古洞全红遍
▲洪洞传播马列第一人。1923 年,山西党组织负责人傅懋恭(彭真),在玉峰山普润中学(现洪洞第一中学)向青年进步师生传播马列主义,播下洪洞最早的革命星火。
▲洪洞县第一个共产党员。1925年 9 月,由太原党支部发展,李维勤(洪洞人)成为洪洞第一个党员。
▲赵城县第一个共产党员。1925年 9 月,由太原党支部发展,王之法(女校教师,赵城人)成为赵城第一个共产党员。
▲洪洞县第一个党支部。1926 年6 月,在南官庄村建立党小组,12 日改建为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杨培芝(南段村人)。
▲赵城县第一个党支部。1926 年4 月,于赵城县城内组建了第一个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刘守维(霍州人)。
▲赵城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37年 6 月在赵城县李村(堤村乡)建立农村第一个党支部。
▲洪洞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36年 3 月红军东征红一军团驻洪在白石、苏堡同月建立农村第一个党支部。
▲洪赵县第一支抗日武装。1936年 3 月红军东征红一军团进驻洪洞,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在石止村筹建了山西洪赵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河东抗日游击支队,司令员张克莱、政委萧望东、副司令员徐则生、参谋长王兴吾、政治部主任张国华,转战洪洞、赵城、蒲县、乡宁、安泽等县。
▲中共赵城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1937 年 9 月,中共赵城县委在赵城县城太岁庙正式建立,乔丁珊任第一任中共赵城县委书记。
▲中共洪洞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37 年 10 月,中共洪洞县委在县城内伯多䘵学校建立,孙先余任第一任中共洪洞县委书记。
▲洪赵抗日第一枪。1938 年 2 月20 日朱 德率八路军总部撤离马牧村东进抗日,由于总部电台密集引起已占领临汾城日军注意,日军派精锐粘楼山地作战旅团依电台方向沿临屯公路(309国道)追击八路军总部,1938 年 2 月25 日,决死纵队第九分队奉领在洪洞古罗村设伏阻击日军,激战一整天,打死打伤日军 300 余人,傍晚临汾日军增援部队前来,阻击部队撤往浮山境内。决死九分队队长许光斗,政委戌子和。1938 年 2 月 27 日,先由日军六架飞机轰炸洪洞,赵城县县城,炸塌洪洞火车站侯车室,洪洞东门外炸死炸伤多人。赵城县城车站等附近炸坏建筑物多处,随后日军占领洪洞、赵城县城。古罗伏击战是在日军占领洪赵县城前二天进行的,是洪赵大地上抗击日冠的第一次战斗,也是洪赵打响抗日第一枪。
▲洪赵老一辈革命家。王兴吾,辛村镇石止村人,1922 年在太原国民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 年曾任河东抗日游击支队参谋长,后调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建国后任晋南专区直属党委副书记,地委纪检委书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