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期第三版

发布:管理员时间:2023/4/24阅读:13

舌尖上的兴唐寺

文/陈元芬

  时隔半年,当我再次踏上这片热土时,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宽阔平坦的停车厂, 畅通无阻的盘山公路,丰富多彩的农产品,网红打卡青云路,都让我惊叹不已,浮想联翩,尤其那些农产品,铆足了劲在我脑海里闪现,好似在挑逗我的哈拉子有多长。思绪不由地飘向了相距不远的我的婆家小院。味蕾上的诱惑——家乡的美食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欢快地在我眼前闪烁,争先恐后,怕我忘了它们似的。那就从我常吃的家常便饭说起吧。
  第一个,先说说兴唐寺的旱地小麦面粉,那个筋道堪称一流。结婚前一直在外上学,只知道山西的面食全国有名,在外吃的面食感觉都一样,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结婚后,在家做面食多了,才发现小麦面粉也有好赖之分,尤其吃了老公家的面粉,那才叫筋道。同样是小麦面粉,水浇地产的和旱地产的,筋道、口感都不一样。旱地小麦面,由于产量低,纯粹靠老天恩赐雨水,所以市场上销售价格相对高一点。有一次,我带外甥女去我家,我做的手擀面,面和得硬,擀得薄,下锅煮熟后捞出,浇上菜一搅,色香味俱全。面条晶莹剔透,它背后的菜叶都能看见,而且根根分明,不黏糊,看起来就爽滑可口。外甥女回去后,我姐问她吃的什么饭,她说凉皮面。为此,我被姐教训了一顿:年轻轻地,要学会过日子,不能老买饭吃,既不卫生又花钱。还有一次,大姐从临汾过来了,我也做的手擀面。当我把饭端到她面前时,她问我买的凉皮面啊,我说不是。大姐吃完后,也说好吃。我们兴唐寺的旱地小麦面粉筋道、口感如此。因为是自家吃,磨得遍数多了点,就有点黑,这是把小麦的皮也磨成了面粉。因为晶莹剔透,又有点发黑,还筋道,所以看起来像凉皮面。这筋道的旱地面,包饺子时,如果擀得皮薄如纸,煮熟后里面的韭菜馅都清晰可见。每次回家,蒸馍、擀面,我都特别喜欢。揉面、擀面,手触光滑的面团之感觉,妙不可言。它弹性十足,简直是一种把玩的享受。这里的旱地小麦面粉之所以这么筋道,是因为地处黄土高坡,土质肥沃,少有沙碱,又在霍山脚下,大山的湿气,给这里的土壤增添了地墒。我可以好不夸张地王婆卖瓜,套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来吹我们兴唐寺旱地小麦面粉,兴唐寺的旱地小麦面犹如山中之黄山。
  第二个,说说我们的红薯。刚结婚那几年,老公村里大多数人家都种红薯,作为农副产品销售。我家的红薯特别面,入口香甜。红薯的形状细长,样子好看,一看就有食欲。朋友吃过后,都说好吃,还专门点名要吃家乡产的红薯。村里人不但出售红薯,还用红薯打成粉,制成红薯粉条,劲道又爽滑,也是当地出了名的农产品。我那从北京回来的外甥,有一年过年跟我回村里,连吃三顿烩菜,专挑里面的粉条吃,一边吃一边对我婆婆说:“奶奶,你做的饭真好吃,在北京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还有红薯粉炸的丸子也非常好吃。    
  第三个,说说我们这里的西红柿,普通话还叫番茄,我们土话叫洋柿子。一听就知道它和洋葱一样,是舶来品。它原产于南美洲,在明代才引入我国,后来发展成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我们这里的西红柿在全县都有名,用它炒出来的汤汁比较多,而且酸酸儿的,口感极好。成熟的西红柿掰开后红瓤白沙,让人垂涎,生吃也很好吃。半青的西红柿,其实里面已经红了。天然西红柿就是先从里面红,而催红的西红柿外表看着红艳艳,里面却是青的,且炒不出汤汁来。十年前,国庆节时,村里朋友送我一小箱西红柿,正好二姐从临汾回来,我转手给了她。后来,姐姐告诉我说,姐夫问这西红柿哪里买的,说这是近几年吃过的最好的西红柿,就小时候的那种纯天然西红柿。现在乡亲们发展成产业,制成了西红柿酱,销售全国。
  第四个,说说我们这里的水,的确是山泉水。熬出来的米汤黏糊糊的、黄灿灿的。每次回家,只要时间允许,必喝一碗铁锅熬制的小米粥,过一把泉水米汤瘾。即使白开水,从来没有水垢,家里用了多年的铁锅,不曾有半点水垢。夏天去山里玩,在干净的小溪水处,禁不住手掬泉水尝一尝,尝它的沁入心脾的凉爽,尝它的甘甜;冬天,泉水结冰,那阳光下晶莹剔透的冰溜子,又被我们这群老顽童融化在垂涎中。四年前我曾写过“啖冰于川上,爽在心胸间”小诗奏兴,记录生活。现在这霍山的泉水,也制成瓶装矿泉水——中镇山泉,对外销售。即使不回家,我也能很方便地喝上家乡甘甜的山泉水了 。以上四个,是我坐在自家炕上就能享受的常见美食。兴唐寺紧邻霍山,山上的奇珍异宝我也亲自品尝过,对于霍山的山珍,我比一般人要熟悉得多。俗话说:靠山吃山。老公姑姑嫁到霍山脚下,姑父年轻时当过兵,当过村支书,还是村里有名的跑山的。以前去看望他们时,临走姑姑、姑父总拿出储藏的山珍让我们带上。
  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家乡霍山的一些山珍。
  第一个,先说说霍山的木耳。它耐用,泡一点就能发很多,三五片就够一盘;它肉厚而且爽滑,口感极好。吃了姑父给的木耳,再吃其他地方的木耳,总感觉口味上欠缺什么。曾高价买过东北的野生木耳,也不错,但总是怀念姑父给的木耳,那口感,才是一个回味无穷,才是家乡的味道。
  第二个,说说霍山的猴头菇。那野生的可是一个珍贵。姑父说,猴头菇不多见,采的人多,一年也采不了多少,所以每次只给我们两三个。我们拿回来也舍不得自己全吃了,因为它有药用价值,治胃一绝,就把它送给胃不好的亲朋好友,希望治愈他们的胃病。说起胃病,我就得提一下我的老公,刚结婚那两年,夏天骑个摩托,胃疼得把摩托把扔了,从摩托上下来,直接到路边捂肚子呕吐,完了再在诊所打点滴;冬天,遇冷空气胃病更甚。他的胃成了一家人的担忧。有一年冬天,我二姐告诉我羊肉暖胃。于是老公每天早上上班前,我给他热一碗羊杂,老公整整吃了一冬天;期间,也吃了姑父给的猴头菇。第二年夏天,老公的胃竟然没有再疼,从那以后,胃慢慢地好了。不知道是羊杂的作用还是猴头菇的作用,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吧。
  第三个,说说霍山的蕨菜,是一种山中野味,配肉炒好吃,嚼在嘴里,越嚼越香。
  第四个,说说霍山的山蘑菇,口感也是爽滑,含在嘴里软绵绵的,丝滑的感觉。
  第五个,说说霍山的山葱。它生长期短,是时令菜,在5月份左右,嫩时当野菜,老了就是杂草,不能吃了。我和朋友一起采过,和鸡蛋一起炒,非常可口。我们把它焯水后冷冻在冰箱,随取随吃。
  第六个,说说霍山的龙柏芽。龙柏芽学名霍山白娟梅,四月中下旬开花,漫山遍野,有人这样评价它:“如雪香三分,似梅更妖娆”。每年时令一到,便约三五好友去捋龙柏芽。首先是为了怡情,到山中游玩,放松身心。其次才是为了捋龙柏芽,体验劳动的乐趣。龙柏芽焯水后,配韭菜香油,口感最纯粹。
   第七个,说说霍山的冬虫夏草。因为稀缺,所以珍贵。采摘它费时费力,实属不易。它与人参、鹿茸合称三大补品,补肾益肺,活血化淤。广告说得好,“礼品一堆,不如虫草一根”。霍山虫草等您来品。兴唐寺的山珍做的美味还有很多,如红烧野猪肉、干煸野兔、清炖山鸡、枣米、烩菜、臊子面、软面烙饼等,我就不在这里一一例举了。
以上内容由虹昂文化推广制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