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洪洞方志编纂概略
文/林中园
(接108期02版)
纂明诗一生洁身自好,不吸烟不喝酒,不会打扑克,不看电影,天一黑就点上煤油灯忙于写作。他的蝇头小楷,用土麻纸订成一册册的文稿,尤如一册册精美的书法艺术品。杨的怪僻使其著作不得出版,他给出版社的人说:“文稿一字也不可改”。他所有撰稿都未出版过,偶尔有打字机油印者,如《恒山观察记》也模糊不清。他的文稿笔者大部分看过,考究深邃,文章结构与文字并不算好,有些也不太能看懂,从他的藏书看,无论古今著作,什么经史子集、诸子百家、金石小学、殷墟文字、古文字研究等等,他无所不读,无所不精,且善标新立异提出不同的见解。他看过的书都写有大量的批注,无论古今权威,他都敢提出异议,说这个不对那个不确。可见他刻苦钻研之深。关于他的草稿,笔者经历过一件咄咄怪事:1988年地区的史志办主任说,省里要办一个方志资料展览,要我征集展品,我将借阅的杨的几件文稿交给他,即晋史研究麻纸本三册、广胜寺资料一册、洪洞县名的旧说新解一册,还有山西一些地名新解等送省展览,可是展览过后一直不见退回展品,后来杨氏家人向我要所借草稿,我不敢实说非常为难,多次催要也不得其果。二年多没人办理。后来我给省志办主任李修仁写了一封信,李批评他们的管理人员太无道理,不近人情,借了不还,丢了不赔是何道理。后来给了几百元资料费才算完事。这一怪事说怪不怪,杨的“晋史研究”等文稿,不但价值大,且书稿蝇头小楷非常精美,有人缺乏此资料,这是文痞所为,实在可悲之极也。
杨氏一生撰稿约几十种,省文物局约存的考察报告不在其内。笔者看过这些草稿,曾写过一个目录拿到省志办副主任刘伟毅那里看过,刘认为资料珍贵,省志办却无心征收。后来目录也丢失了,二十五个年头过去了,目前这些文稿是否还完整保存,不得而知,他的著述有下列四十余种:
《霍山广胜寺》,1962年陌翁撰,毛笔手抄稿。全书分五章。第一章,广胜寺的山,共有七个小节。第二章,广胜寺的水,共四个小节。第三章,广胜寺的建筑及其附属物,共有四个小节。第四章,传说故事,共有六个小节。第五章,襍说,共有七个小节。草稿中附插图目录74帧,全书共约十万字。
《广胜寺资料》草稿一册,此为《霍山广胜寺》一书编后收集的新资料,88年在省志展览丢失。
《坊堆村志》
《春秋晋史简抄》共二册,毛笔手稿,在省志办展时丢失。
《洪言便释》解释洪洞方言的书。
《洪洞县名的旧说新解》
《我的白血病》
《恒山观察记》
《洪赵文物考察报告》
《善化寺》
《春秋晋国都名索义》
《识字偶记》
《五台山游记》
《解县关帝庙》
《山西妒神故事的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
《古钱文字造型读音本意》
《宋营造法式名件术语索义》
《几件古兵器的说明》
《都柱》
《寒食节不始于介子推说》
《山西山川古迹名释》
《晋省二三事》
《霍泉勘察宣传纪略》
《霍山》
《桐叶封弟辨读》
《半百余年记》
《洪言目录》
《山西地质》
《耒耜余事》
《释道杂抄》
《晋北文物调查录》
《晋南勘访柳宗元遗迹报告初稿》
《掩鼻集》
《武则天秽史简抄》
《山西古迹名释》
《南路梆子本戏剧本》
这个目录是一个不完全的统计,他的大量的文物考察报告并未在内统计。杨氏认为他饱学经史一生不得志,他曾画有一幅画,笔者曾在办公室挂过几天,他画着一匹脱缰的马,在野外狂舍良奔,上有一首诗,意思是当今没有伯乐不识这匹马。发了一通牢骚,原诗已记不清了。他的书法四体皆精,魏草特佳,此外还善篆刻,他工作在一个不重视书法的年代里。人们并不看重。上世纪50年代初,山西日报曾刊登过他爬在太原一个展览馆地上书写姿态的照片,以他的学识和能力以及丰富的著述,笔者认为百年中洪洞文人间无可伦比也。
百年文史三杰之二——力空
力空和尚的传略,笔者看到五、六种,上世纪80年代初光省里就刊登过三种,县上也刊登过几种,笔者就其对佛学和史志研究的丰硕成果作为重点叙述。
力空生于1892年,1972年圆寂,享寿81岁。41岁前力空从政从军,作过晋闫区长、县长、军法官,任职期间他勤奋努力,不断受到上峰的表扬、嘉奖、记功、加薪晋级。1932年41岁时,他对时局大为失望,再加其爱子夭亡,力空十分悲愤,出家当了和尚。由于他颇有威望,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然而他的出家为僧,却使他对社会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力空出家后,由于在社会的威望和他深厚的学识造谐,曾任一些佛学组织的领导、佛学杂志总编,到处宣讲佛学,为振兴山西、陕西佛事活动作出了贡献。
力空出家后最大的贡献是抢救了驰名中外的赵城金藏,避免了日寇的掠夺。对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他的社会经历,他拥护共产党,解放后曾任省佛教协会副会上兼秘书长,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甚至在对外佛事方面也作了很多工作。力空一生勤奋写作,留下的著作很多,对佛学和史志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认为他是百年来洪洞史志和佛学方面作出贡献的重要人物,遗留的著作主要有:
《劝修净土诗》《菩萨学行初步集要》
《修净土法的扼要》《我的往生高贤录》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集要》
《风䫟大师传》
《终南山悟真堂上四位师德合刊》
《石膏山志》《霍山志》
《广胜寺志》《口业集》
《口业集二编》《一西室草稿》
《实行毘尼之文抄》《吟尘集》
《戆室心声集》《戆室笔记》
《我之随笔》(上两集为草稿未印)
《念死法师年谱》《离垢随笔》
《赵城人物志略》《草堂寺史》
《山西佛教史》二册1962年
《佛学道统》二册1963年
《云冈石崖史志》二册1964年
《玄中寺草稿》二册1965年
《医林小传》1967年
《醒世小传》1967年
《医道简易案编》1967年
《医案病论》1968年
《辛亥革命前后见闻点滴录》1968年
《脉理真缔》1969年
《赵城人物志略》1969年
《诊病医案》1970年
现将其中五种志书简介如下:
①《霍山志》,前已简介。
②广胜寺志:全书分六章。第一章,广胜寺的来历和沿革。第二章,广胜寺历代名僧传。第三章,广胜寺的名胜。第四章至第六章,广胜寺文献、碑文、诗词。(本书初版由中央刻经院刊行200本)。
③《草堂寺志》,分上下两卷,约三万三千余字。该寺在陕西户县境内,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寺院之一。
④《石膏山志》,石膏山在山西灵石境内,是晋中著名的佛教圣地,该书由波罗法师汇集,1927年由力空修订。
⑤《赵城人物志略》,1966年力空在文 革中被迁回村时所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辑录道光前311人的传记,中集辑录清咸丰至解放前148人的传记,下集录仙释71人,内有名胜传记,共计530人,再加附录中人物87人,共收人物617人,另附有寺观、祠庙、陵墓、祠祀四个汇记等文献资料。此书堪补了道光至解放前的人物空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现存草稿。
百年文史三杰之三——杨茂斋
杨长盛,又名茂斋(1896-1972年),洪洞下安村人。自幼熟读经史,融会贯通。1916年临汾六中毕业,1919年太原国民师范讲习所毕业,嗣后呕心沥血从事教育,民国初年任过高小校长,抗战前任蒲县和顺县教育局长,建国后由山西省长王世英介绍在太原山大等几个学校任图书馆员和山西文化馆馆员,给了他博览群书,研究整理地方文史的有利时机。上世纪80年代,笔者接触的教育界前辈,都认为他是洪洞地方有声誉的教育家,也是建国前后整理研究洪洞史志文化有卓越成就的人物,对洪洞文化有突出的重要贡献。
抗战前,杨氏在教学之余,曾搜集整理洪洞古今名人120余人文献资料,编为“古羊文钞”一书,计十大册稿本,收文700余篇,由名家郭贯山、郭允叔、常子襄先生校正,晋城名家郭春泉及杨氏本人分别作序,准备出版,这是研究洪洞文化的珍贵的文献资料。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主持县志工作时曾与尉致中老先生多方查询并无结果,后才得知几经战乱,书稿无存,实在可惜,这是洪洞文史研究的一大损失。后从杨的后人得知,现存者仅古大槐树志序言一篇,还有抗日时期“洪洞烈士小传”一册,1951年交山西省委保存。
建国后,先生任山西文史馆员,更加积极热衷于省县文史的研究,翻阅资料,调查研究,曾著有“洪洞古大槐树迁民丛谈”,与墨遗萍合著“洪洞古大槐树迁民史汇”(上两篇均不见流传)。同时写有《张瑞玑事略》《洪洞艺文志书目提要》《洪洞婚丧礼节》《辛亥革命山西讨袁檄文》《辛亥革命时期的广胜寺》《辛亥革命时期的洪洞和赵城》等20余篇地方史志资料(上述资料曾部分发表于《山西文史资料》,其它稿可能藏于山西文史馆)。现存的遗著资料有“守愚山房余草”一部,内有“韩次効先生传”“张贯三先生传”“刘德兴先生传”和革命烈士“师君仰俊传”“尉君、富传”“卢君俊盛传”等共计14篇。另外还有“致洪洞同乡会诸公书”“搜集山西地方新志资料的参考简介前言”“选录丁丑年景歌”“题张经庐诗集”“跋华岩君诗草”等共计50余篇。先生在研究整理洪洞史志成绩卓著,然而却不见流传于社会,但可作为研究洪洞文史线索,仍可启迪后人,其成就仍不可没。民国初年韩次効先生曾言:“先生为吾乡后起之秀也”。为此笔者认为先生应为20世纪百年中洪洞史志研究有卓著之人,其成就不可没也。(未完待续)
以上内容由虹昂文化推广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