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期第四版

发布:管理员时间:2023/6/3阅读:46

秋日山行——兴唐寺

文/陈元芬

  个月的连轴转有点压箱底的感觉。还未到周末,便对老公说:“星期天必须带我出去,不然快发霉了。”
  以前一到星期天,老公就急着找线路,说不能浪费宝贵的星期天。我总是拖他后腿,主要是跟着他饱尝过一天坐车长达8小时的痛苦,下决心再不跟他出游了。可这次我确实迫切地想出去走走,散散心,释放释放积压在心底的郁闷。
  周五下午,他下班回家我第一句话就问明天加班不。
  老公说:“不加班,还有点工作得做,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
  听后我莫名地失落,急于出玩的热情马上被降温了,做饭的兴致也顿消了许多。
  周六上午,觉得出游无望,便懒散在家,磨磨蹭蹭,享受周日的慵懒。一曲接一曲听着抖音里的潮歌,遇到心动的歌曲就单曲循环好多遍。快十一点的时候,老公突然来电让我做好准备。
  上了车,看见我同学和她老公,大家商定到我老公的家乡——兴唐寺风景区去看红叶。我们四个像快乐的孩童一样出发了。一路上海阔天空地谈,异口同声地说不谈工作,专心游玩,感受大自然。说起登山游玩,以前我一点都不热衷,反而很排斥。每一次老公到山里玩,我一般不跟随,还笑他,自小在山脚下长大的,听都听腻了, 有啥好看的。我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山形山色。我的娘家离山五里(我是西山吕梁山的),出院门抬头便看到山。每天看得最多就是山,从小就听惯了山风呼啸,看惯了山色渐变,对山没啥稀奇。有一年他带孩子去华山,让我去,我宁愿在家休息也没去。说到旅游,只有那繁华的都市、热闹的人群、喧嚣的商场才是我的最爱,那里才是我视觉的盛宴,精神的饕餮,快乐的大餐,美得连灵魂都感觉出窍了。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我穿双高跟鞋逛得乐不思家。可是近几年我发现我变了,闲暇时间就想往山里跑,每去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由于出发较晚,我们决定先吃午饭再爬山。山脚下的农家乐味道不错,手擀面、山里的野蘑菇、木耳吃起来感觉比在城里吃更有野味,也许是因为就着山里的泥土味下饭的原因吧。在山里,感觉空气里都带着植物的香气。
  吃完饭,小憩一会,我们便驱车前往距离最近的赵氏祠堂。大家都去过,就远观了一下,但是路边的农作物却吸引了我们。多年未见的蓖麻,竟然是红色的,这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我家院子的南边曾种过它。记得那时我家新盖了窑洞,乔迁不久,南边连院墙都还没有砌,茂密的蓖麻就成了一道天然院墙。秋雨绵绵时,坐在家里,听窗外雨打蓖麻叶的声音,很是惬意。一边听雨,一边想象着山外城市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正是这种憧憬,激励着我不断进取,一定要走出大山。
  正在沉醉于久违的蓖麻时,老公发现了村边的一棵梨树,顽童似的去摘。农村青壮年大都进城务工,村里好多果树的果子都没人摘,树下落了好多果。老公给我们一人摘了一个尝鲜。果然这山脚下的梨由于土地肥沃、空气湿润,口感很好。入口甜甜的,梨肉沙沙的,汁又较多,清脆爽口。忽然想起高中学过的课文《天山景物记》里的语句——“天山有条果子沟,野苹果花开无人知,野果无人摘”。当时物质匮乏,吃苹果都有点奢侈,感觉好可惜,太浪费了,所以对这句话印象深刻。现在的农村就是这种现象。这依山而建的偏远小山村,呈梯形状,错落有致,空气清新,在秋阳的照射下,宁静祥和,如港湾,亦像世外桃源。留守的却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虽然近挨赵氏祠堂,但游客还是稀少,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大潮中,依然是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继续驱车前行。沿途风景让我们不时叫好,我们随时喊我老公停车,不时下车拍照观赏红叶。层峦叠嶂,草木繁茂,山色红、绿、黄相间,层次分明;峡谷幽深,断壁千尺,怪石峻异;古松怪柏,清荣峻茂 ,大自然真是一副绝妙的油画。老公开玩笑问我:“能不能画出这么美的画?”我说:“大画家也妙笔难绘,别说我了。”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空中楼阁》中一句话——“窗外有一副巨画——叫自然”。其实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副绝美的风景画。天然之美,人工永远无法绘就。
  沿着山路,迎面扑来的风景不停变换,处处让人惊叹。汽车驶过弯弯曲曲的十八盘,回头看山下的风景,又是另一番景象。记得当初随老公第一次走十八盘的时候,上下行驶我都不敢说一句话,只怕分散了老公的注意力,心惊胆颤地到了平稳处才敢说话。(现在盘山路已经修好)
  过了十八盘直驱后山,这里峡谷很多,我们找了同学一家没去过的峪口开始登山。站在峡谷口,仰望山顶,天高云淡,乔木葱茏茂盛,红、绿、黄三色交杂,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行走在这样的自然风景中,如人在画中游,画在身边飘。潺潺的山涧小溪好像在为我们奏乐作伴;黄色的蒲公英花朵和白色的圆球形的蒲公英种子零星地点缀在山野里,煞是好看,如娇小玲珑的江南女子,在微风的轻拂下,柔美地向我们招摇。不知名的一树树红色的小山果在秋阳的照射下,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泛着红光。树叶已经凋零,只剩孤零零的果实挂在枝头、树干,昭示着生命的律动与顽强。偶尔突兀出现一两棵不知名的树,树叶已成金黄,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好似山间卫士仗剑独立。目酣神醉,老公和同学都禁不住仰天纵情长啸,空谷回响,余音飘荡,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
  看着金黄的即将衰败飘零的树叶,我禁不住想到了生命的轮回,草木的一荣一枯,看似是四季交替的自然现象,实则蕴含着岁月无情的沧桑,暗藏着风霜雨雪的洗礼。它们不管环境如何,都在努力生长,或顶石而出,或攀岩而上,或弯弯曲曲冲破障碍奋力向阳,顽强地与恶劣环境抗争,昭示着生之不易。它们也许有物语,只是我们听不懂。
  行走在这旖旎的风景中,置身于这优美的大自然中,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放松,每一个毛孔里像熨斗熨过一样舒服,禁不住脱口而出讲起大道理:“人首先是一个自然的人,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身心愉悦,逍遥自在,感觉到天人合一的轻松和了无挂碍。”老公也随声附和。“可是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怎能脱离尘世孤立存活。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处处充满了竞争和攀比,能‘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又有几人?能不被物欲裹挟、遗世独立的又有多少?我们大部分人总是在矛盾的二律背反中撕裂地活着,既想活得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又想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光门耀祖。可世间哪有不经过努力就得到的荣华富贵,即使有,那也是前人用汗水为他铺就的……”
  在这天赐良物的旷野里,我暂且活成了庄子笔下的至人,忘了自己的悲喜,哪怕只是一会,我也要尽情享受这片刻的难得的逍遥自在;让我思想的野马自由驰骋,上下千年,穿越时光隧道,直抵远古洪荒,姑且做一个纯粹的自然人。
  拍照,赞叹,神游,不知不觉已达半山腰,有些微喘。于是找了一块空旷的山脊向阳而坐,享受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俯瞰山下,各个小山头如一座座水中绿岛;环顾四周,皆是绚丽多彩的山色,有红的,有黄的。如绣花的绿茵,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更加迷人。此刻的人,真可谓坐在五彩斑斓的油画中央。禁不住诗兴大发,引吭高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过足眼瘾之后,身体也倍感精神,于是我们又开始向后山出发。愈走愈奇,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里有更多的树种,有树干笔直、排列整齐的华北落叶松,有茂密的白皮松、油松、辽东栎、山杨、白桦等,眼界更加开阔,树色更加分明,不愧“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称号。
  沿山路向西,有正在开发新建的宾馆、饭店、拓展营,由于停滞,不收取门票,这倒给大家免费提供了一个消暑的去处。夏天来这里避暑的人很多。因为经常来,我们粗略地看了一下。还有许多好看的景点没时间去,时间已到下午5点,便打道回府。
  归途,游兴未减,还未至家,就商量着下周继续出行,融入大自然,做一个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纯粹的自然人。
以上内容由虹昂文化推广制作

推荐阅读